Document
  • 首页
  • 产品中心
   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(CRM)
    专注于生命科学行业的CRM
    全渠道营销系统(OCM)
    高效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
    数据智能管理系统(DATA)
    大数据+算法驱动医药营销与决策
    经销商管理系统(DMS)
    实现厂家渠道客户闭环透明管理
    奖金激励管理系统(SPM)
    搭建返利、核算、审批、结算一体化平台
    决策易智习AI
    百强药企首选智能学习平台
    智能流向云
    数据驱动精准营销和决策
  • 解决方案
    SFE解决方案
    OTC解决方案
    AI流向一体化解决方案
    CSO解决方案
  • 数据服务
    大数据服务(市场通)
    汇集多域数据的信息库
    数据外包服务(DDI&BPO)
    提供清洗、采集等多样外包服务
    私域运营服务
    提供品牌营销与私域运营外包服务
  • 案例中心
  • 新闻中心
    全部
    决策易动态
    行业热点
    小瑞学苑
  • 关于我们
    公司简介
    关于我们
400-9282-589
在线咨询

新闻资讯

了解前沿讯息,发现不同视角

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>正文

2025-09-09

当百济神州的 PD-1 抑制剂年销售额突破 26 亿美元、成为首个跻身全球 “10 亿美金俱乐部” 的中国本土创新药,当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占比首次超过 50%、完成从仿制药巨头到创新药企的转型,中国创新药行业已然走过了一段从 “跟跑” 到 “并跑”、甚至局部 “领跑” 的十年变革路。这段历程不仅是产业规模的扩张,更是制度、质量与国际化能力的全面跃升,为全球医药市场注入了 “中国力量”。

 

一、制度改革:点燃行业热情的 “核心引擎”

中国创新药的十年崛起,始于一场深刻的制度革命。2015 10 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》(44 号文),堪称行业改革的 “冲锋号”—— 它直指审评效率低、创新动力不足的痛点,开启了药品审批体系的全面重构。此后,一系列关键政策形成 “递进闭环”:2015 44 号文(审评审批改革)打破 “创新慢” 瓶颈→2017 年中国正式加入 ICH(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),标志着中国药品监管标准与国际全面接轨,打通 “出海路”→2017 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《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》(42 号文),进一步细化鼓励创新的举措,将纲领性方向转化为可落地的规则→2018 年国家医保局成立,为创新药发展注入 “支付动能”,解决 “落地难”。

 

2018 年底首轮 “4+7” 带量采购破冰,到 2024 年推进第十一轮集采,医保 “腾笼换鸟” 的逻辑逐渐清晰 —— 通过仿制药降价释放资金空间,为创新药腾出医保准入通道。数据显示,2018-2024 年期间,新增纳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(协议期内产品,协议期通常为 2-3 年,数据覆盖 6 轮医保谈判纳入的创新药)累计销售额超 5000 亿元,其中医保基金支付超 3700 亿元,创新药从 “上市难” 到 “入院快” 的转变,背后正是制度协同的力量。此外,2024 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《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 “全链条支持” 定位,各省市如上海随即出台 37 条配套举措,从研发、注册到临床应用构建 “审评 - 监管 - 支付 - 应用” 的政策闭环,制度红利持续释放。

 

二、产业硬实力:从 “数量追赶” 到 “质量突围”

制度改革点燃的热情,最终转化为产业硬实力的跨越式增长。从临床试验来看,2015-2024 年中国企业发起的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 —— 据医药魔方与清华大学联合报告(按 “临床试验启动数量” 统计),中国本土企业主导的临床试验数量跃居全球第一;而 Accurate 数据(按 “临床试验入组人数” 统计)显示其位列全球第二,差异源于统计维度不同,两者均反映中国创新药研发活跃度已跻身全球前列,实现从 “单点尝试” 到 “系统布局” 的转变,为新药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

审批效率的提升则进一步加速了创新药落地。通过突破性治疗药物、附条件批准、优先审评审批等四类 “加快上市注册程序”,中国创新药 NDA(新药上市申请)审批时间大幅缩短:2020 年通过加快程序的产品审批周期平均为 332 天,较常规路径缩短 170 天(数据来源:复旦大学邵立铭教授团队发表于《Nature Reviews》的研究)。更关键的是,创新质量实现 “质的飞跃”—— 中国 First-in-Class(首创新药)产品全球占比已达 24%,虽与美国仍有差距,但增速全球领先。从百济神州 BTK 抑制剂成为美国市场份额第一的同类产品,到康方生物 AK104PD-1/CTLA-4 双抗)在晚期黑色素瘤头对头试验中,客观缓解率(ORR)较进口药伊匹木单抗提升 32 个百分点且安全性更优(成为首个在全球 Ⅲ 期试验中击败进口免疫疗法的中国双抗),中国创新药已从 “Me-too”(同类仿制)、“Fast-follow”(快速跟随)向 “Best-in-Class”(同类最优)、“First-in-Class” 进阶,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。

 

市场准入与国际化的突破,则让中国创新药 “走得更远”。一方面,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大幅缩短,部分产品实现 “上半年获批、下半年进医保”,核心医院市场中创新药占比已接近 30%,彻底改变了此前仿制药主导的格局;另一方面,“License-out”(对外授权)成为行业新趋势 ——2024 年中国创新药资产交易占全球 32%,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 60 亿美元交易、首付款 12.5 亿美元的案例,不仅体现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质量的认可,更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从 “引进来” 向 “走出去” 的战略转型。

 

三、龙头样本:转型与突破的 “缩影”

行业的变革,最终由企业的实践落地。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、恒瑞医药三大龙头的发展路径,堪称中国创新药十年转型的 “缩影”。百济神州以 “出海” 为核心战略,2024 年营业收入 272 亿元(同比增长 56.2%,经审计数据),2025 Q1 收入 80.48 亿元(同比增长 50%,企业季度预告数据),更实现成立以来首次全年盈利,其核心产品海外收入占比极高,成为中国创新药 “全球化成功” 的标杆;信达生物则深耕本土市场,2024 年首次实现盈利(净利润 3.3 亿元),证明仅依靠中国市场也能支撑创新药企业盈利,为中小创新药企提供了 “本土化生存” 的样本;恒瑞医药作为传统仿制药巨头,2024 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超 50%,并通过与默沙东、默克达成 License-out 协议,完成 “仿创转型” 与 “国际化布局” 的双重突破,展现了传统药企的创新韧性。

 

这十年,中国创新药行业经历了从 “热情点燃” 到 “泡沫调整” 再到 “理性回暖” 的完整周期 ——2015-2021 年上半年行业快速扩张,2021 年下半年至 2024 年上半年因资本调整与疫情影响进入调整期,2024 年下半年起逐步回暖。如今,当资本市场创新药 ETF 触底反弹、龙头企业盈利兑现,中国创新药已不再是 “概念炒作”,而是具备真实研发能力、商业化能力与国际化竞争力的产业力量,为下一个十年的全球竞逐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相关文章

上一篇:
新形势下中国创新药:机遇锚点、挑战瓶颈与破局路径
下一篇:
集采与反腐双重压力下,医药销售的破局之道:从资源依赖到价值重构
Document
他们也在使用决策易
更多案例
免费体验决策易
我们将为您提供满足您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,另外可以获取免费获取最新知识脑图、白皮书等精华资料。
产品演示

解决方案
  • SFE临床解决方案
  • OTC动销解决方案
  • 流向管理解决方案
  • CSO管理解决方案
产品与服务
  • CRM客户关系管理
  • 全渠道营销系统
  • DATA数据智能
  • 经销商管理系统
  • 奖金激励管理系统
关于决策易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公司简介
  • 联系我们
400-9282-589
(工作日 08:30-18:00)
关注获取策易
最新资讯
添加客服
在线1V1解答
他们也在使用决策易
免费体验决策易
我们将为您提供满足您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,另外可以获取免费获取最新知识脑图、白皮书等精华资料。
产品演示

  • 解决方案
    • SFE解决方案
    • OTC解决方案
    • AI流向一体化解决方案
    • CSO解决方案
  • 产品与服务
    •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(CRM)
    • 全渠道营销系统(OCM)
    • 数据智能管理系统(DATA)
    • 经销商管理系统(DMS)
    • 奖金激励管理系统(SPM)
  • 关于决策易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公司简介
    • 联系我们
400-9282-589
(工作日 08:30-18:00)
关注获取策易
最新资讯
添加客服
在线1V1解答